查看原文
其他

【感想】我的交友之道

冰清小仙女 冰清的爱与成长 2023-03-16











keep

moving

我的交友之道




HEART

Friendship  Lasts Forever


人类所有的烦恼都来自于人际关系。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




我从小学时候开始,身上除了「学霸」这个标签之外,还有一个标签,就是「人际关系不好」。


比如,小学时候某一次我从语文课代表升为学习委员,例行公示的时候,班上其他同学反对,说不能因为我的语文成绩好,班主任老师(教语文)就如此偏爱我。


相同的事情在初中又上演了,第一批共青团员名单公布的时候,班主任老师(教语文)极力推荐我,但班上其他同学反对,有一位同学还站在板凳上疾呼「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


大学第一学年我拿到了一等奖学金,并因为文艺特长被任命为学生会文艺部长,但在我策划完一次排练演出之后,我被告知下学期不用我做了。同时,班级的宣传委员职位在我毫不知情的情况下换了别人。问题是,那次演出很成功。



可以说,在我漫长的成长史中,但凡遇到集体活动或者公式表决,我都是世俗意义上「失败者」。我觉得自己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和身边的任何环境都格格不入,是一名侵入者、迷途者,完全没有归属感。


这种孤独感和疏离感影响了我很多人生的重大决策:

我曾因为恐惧,主动退出学业上的深造和职业上的竞争;我曾因为一丁点的欣赏,投入一个抑郁男孩的怀抱想要拯救他;我也曾在三伏天站在一位多年好友的家楼下几个小时,试图解释她不公正的指责。


直到最近几年,随着年龄渐长,阅历渐多,我再去回忆那些刻骨铭心的伤痛的时候,会发现自己行为的不妥,也会心疼那个择友不慎过度关注外界评价的自己。




01



谨慎择友


我们要非常谨慎地选择自己的朋友,这里的 「朋友」特指可以深度交流的朋友,不是酒肉泛泛之交;这是自我精进和人际关系和睦的前提


虽然只是交个朋友,但既然是喜欢的朋友,我们在潜意识里,必然希望得到TA的肯定,为了取悦TA,我们会去迎合TA的价值观


如果TA很注重外表,我们就会专注于形象管理;

如果TA很注重学识,我们就会专注于知识沉淀;

如果TA很注重物质生活,我们就会专注于财富积累,如此等等。


这时,朋友的「质量」就很重要了。

虽然每个人对于「优秀」的定义不同,但有两类人我觉得是普世的不适宜作为朋友的。


A,总是传播负面消息的人


如果你发现有某些朋友热衷于传播负面消息(包括但不限于有人跳*楼/中*美脱钩/经*济衰退),请有意识和TA保持距离。


就像电影《美丽人生》,我们无法选择所处的环境,但我们可以选择关注的重点。



在这样一个信息过剩的世界里,如果一个人总带来使你焦虑的信息,且这些信息是你无法通过努力改变的,不如花同样的精力去接收那些使你愉悦,充满能量和信心的信息。


毕竟,如果真有什么我们必须知道的,我们也肯定会从官方得到更加全面客观的消息。


倒不是说这个人做的不对,只是我们要有意培养自己筛选和回应信息的能力,并且做那个可以给别人带去滋养和力量的人,而不是相反。


B,刻意包装/炫耀自己的人


如果你发现有些朋友身份名头特别多包装特别华丽,先别急着感慨崇拜,请有意识地问自己一下:是TA本人很厉害还是别的东西很厉害?


有一个逻辑我们一定要搞明白:不是清华北大厉害,而是厉害的人都去了清华北大。所以重点不是学校,而是「人」本身。看一个人,一定要剥开外在去挖掘内在。


一个真正厉害的人必定是短时间内无法依靠外部条件去模仿复刻的,靠花钱买的物件行头装备(甚至学历资历)显然就不属于此类,而学识智慧甚至长期的运动饮食身材管理就属于。



比如我学画水彩画的前期,受学画的某位同学影响,一度就很热衷去买高价的画笔和颜料。后来发现,不是有了同款工具就能画出优秀的画作,长期的刻意练习才是最重要的。


同理,一些奢侈品只是锦上添花,培养自己的审美和气质才更重要;短期的投资获利只是运气,建立自己的投资体系做到长期投资获利才更重要。


所以,并不是说喜欢包装炫耀的人就不对,人都有虚荣心很正常。但是,这类人的价值观和关注重点,很容易对我们自己的人生产生方向性干扰,一不小心就去追逐了不是那个真正厉害的东西。




02



 遇见好友 


那么如何寻找一个「好」朋友呢?


我个人对于「好」朋友的定义有两条:

第一,是有相同品味和价值观的朋友,可以让我们在这个世界上感到归属感,对抗疏离和孤单。

第二,是有着截然不同的生活圈子,可以让我们以全新的视角看待事物,保持生活的新鲜和好奇。



先来说第一点:相同品味和价值观


不记得谁说过,如果你要了解一个人,就让TA推荐一本书。我深以为然。


推荐书这个事情,其实包含着两层含义:一肯定是从对方喜欢的书看TA的喜好和品味,二是从对方推荐你的书看TA对你喜好和品味的预判。如果TA推荐的书,恰好也是你的心头好,那你们就互相「懂了」。


其实我在推荐书这件事上是很谨慎的。如果心爱之书隆重推荐给不懂得的人,就会很尴尬和伤心。比如,我基本不会推荐别人尼采黑塞,和极少数几个人推荐过昆德拉王小波,但村上春树刘慈欣东野圭吾就会推荐的比较多。


目前看来,我靠「荐书交友」遇见的朋友,都成为了很不错的朋友,这也是我持续写公众号和录荐书视频的动力。


当然,一本书可以拓展成一首歌,一部电影等等,都是相同的意思。兴趣喜好相同的人,相处都不会太差。



再来说第二点:截然不同的生活圈子


樊登说,人在苦闷的时候,一要多读书,二要多社交,要到处和人碰,你不知道你的机会在哪儿。


可能这个说法有那么一点儿功利的意味,但就我自己而言,自从有意识扩大了自己的圈子以后,生活变得无比丰富多彩起来了。


我读了八年医学,大家都知道医学生的学业负担是很重的,上学时候根本没有时间社交,我的同学也是同专业的,整个生活状态都和我差不多,大家工作的环境也都差不多。


我怀孕的时候,有一次被差不多月龄的一位宝妈拉去团孕妇照,她是全职太太自己做点儿小生意,从此我就认识了一帮完全不同于我生活的人。后来,我主动参加了读书社群的线下活动,又认识了一帮超级优秀的好朋友。



可能法律和你没关系,但认识几个律师朋友特别有意思;

可能编程和你没关系,但认识几个程序员朋友后会发现他们也超级幽默完全不是网络上的刻板印象。

更不要说微商朋友、开外卖店的朋友,深入交流了才发现都是特别鲜活的个体。


重点是,好朋友不会自动掉下来,你要主动去争取,去参与,去给自己遇见的机会




03



 两点注意 


说了那么多关于交朋友,但就像题记所写,友谊和爱情一样,时而滋养你,时而伤害你。为了大家在友谊中多被滋养,少受伤,以我这么多年来的教训,有两点注意还是要提一下的。


第一,关于嫉妒


很多时候,我们并没有做错什么事,却无端触怒了一些人,究其根本,是嫉妒。


当我反思我的整个学生时代人际关系的不顺利,大多数是属于此类。

我成绩好,我被老师喜欢,我能力受到肯定,我很得意,并且我把得意表现出来,甚至还可能在不自觉中用我的得意贬低了他人。



老子说,「君子如月,光而不耀」。


现在社会鼓励大家展现自我,但很多时候,我们还是要懂得藏芒,懂得示弱,要谨言慎行,任何时候都别(显得)得瑟,唯有这样,才能避免自己的锋芒灼伤他人,从而避免让自己受到不必要的伤害。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或多或少会有嫉妒羡慕别人的想法。

但我们要知道,一个人看待问题的态度决定了他能够到达的高度,抱着竞争、嫉妒、踩人一脚的态度是不可能成长的。阿德勒说,健康的「追求优越性」不是要压倒别人,而是让自己不断向前迈进。


剩下的我们就无法左右了,这世上并非所有人都谦虚善良,我们也不需要获得每个人的喜欢;那些不是「真朋友」的人,就不要太在意了。



第二,关于孤独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特别信奉萨特的那句「他人即是地狱」。


可能由于思想的早熟,整个青春期我都在不被他人理解的漩涡中挣扎,同学们觉得我「清高」觉得我「孤僻」——为什么不喜欢唱K刷剧。那个时候网络还不发达,根本找不到有着相同爱好兴趣的人。


最近几年,我遇见了不少志同道合的朋友,他们从各个方面鼓励和激励着我,常常让我觉得「人生值得」,我在和他们交往的过程中,也从付出中收获了之前社恐的我没有的温暖。


然而,就像宫崎骏在《千与千寻》中借角色之口说那样,「人生就是一列开往生命终点的列车,没有一个人可以至始至终陪着你走完。如果幸运,会有人陪你走过一段,当这个人要下车的时候,即使不舍,也该心存感激,然后挥手道别。」



每当这时,我总是无限伤感。就像那个不想去睡觉孩子一样,希望盛宴永远继续。

直到我读到了周国平、读到了蒋勋。


孤独是一种沉淀,是任何一个热爱思考的灵魂必须要走的路,孤独也是一种积极的力量。


任何交友的目的,都应该是自我饱满以后的互相点亮与灵魂碰撞,而不是慌张地去乱抓人来填补心灵的寂寞。

因为,他人给予的安慰只是短时的;

唯有孤独永恒。






往期精选

【总结】2020十月 | 珍爱自己 重新出发

【感想】让我们在森林里相遇






感谢关注和点赞在看

添加微信请备注来意 


如果你也期待和更多好朋友相遇

请留言给我哦

我想建一个私人小群 帮大家认识更多朋友

毕竟 关注我的朋友 价值观应该不会相差很多😀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